2.从成熟到低潮(1930—1953)
20世纪30—40年代苏联电影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突出阶级斗争,反映革命题材,表现卫国战争。代表作品有瓦西里耶夫兄弟的《夏伯阳》(1934,小说作者富尔曼诺夫),米哈伊尔·罗姆的《列宁在十月》(1937)、《列宁在1918》(1939)和维尔托夫的《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1934)等列宁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在苏联推行个人崇拜,生产了大批歌颂斯大林个人的电影,如《宣誓》(1946)、《攻克柏林》(1949)、《斯大林格勒大血战》(1949)等。斯大林对电影生产直接干预,打击了电影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电影进入低潮期, 1952年全苏联只生产了5部电影。
3.从解冻到调整(1954—1980年代中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公开反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文艺解冻,开始全面的非斯大林化。电影代表作有格里高利·丘赫莱依的《第四十一》(1956),米哈依尔·罗姆的《一年中的九天》(1962)、《普通法西斯》(1965)和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