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们亦可证中国音乐演变,亦同样有自贵族社会宗教场面转移到平民社会日常人生方面之趋向。那时一般文人学士们本来全已是纯粹平民社会的人物了,所以他们的眼光与兴趣,亦不再在贵族门第与宗教方面,而全都转移到平民社会的日常人生上来,因此他们才肯耗费心血,凭借着民间简单的乐器,来谱出他们绝精妙的词曲,这便逐渐地进展而形成为戏剧了。这又是当时新兴的白话平民文学之第三支。
戏剧在宋、金时代已见流行,而到元代则登峰造极。当时尚有“南戏”“北剧”之分,而总称则曰“元曲”。大抵北曲始于金而盛于元,南曲始于元而盛于明。北曲著名的,有如王实甫之《西厢记》,马致远之《岳阳楼》。南曲著名的,有如高则诚之《琵琶记》,施君美之《拜月亭》。当时记载元代人所撰杂剧,有五百四十九种之多。一到明代,又由杂剧转成“传奇”,那是由每四折的短剧演进成无限的长剧了。其间著名的则如汤显祖的《牡丹亭》,阮大铖的《燕子笺》,都在文学史上有相当价值的。尤其是在西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明万历时代,起于江南昆山县的南曲昆腔的势力,几于风靡南北。直到近代,南北曲的遗风余韵,依然普遍全国各都市各农村,为平民社会文艺欣赏之又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