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追求真实
18世纪,法国游记文学里的乌托邦语境是文字遭权力驱离后在妥协中抗争的结果,与之相关的政治理论同样偏离实际,但科学研究、史学写作、宗教史批判仍旧以真实为纲,不只关乎客观的世界,也涉及人的感觉及知识的来源。“谁能承担描述人的责任……哲学家,他们研究自己的内心,看人的本性,了解各种职业,明白它们的价值、麻烦和便利。”[155]牛顿对于文学共和国影响深远,1713年,罗杰·科茨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作序:
从真实存在的原因推导事物本性,寻找那些定律,发现最高创造者所建立的这个最美丽世界的秩序……是真正的哲学……正直和公平的法官会赞成最好的哲学方法,因为它以实验和观察为根基,由于作者的杰出著作而增光添彩,他的卓越才华解开了最困难的问题。[156]
清晰准确是文学共和国话语的风格,对于模糊的事也要用严谨的语言陈述,营造真实的语境。里斯本地震后不久,尽管无从解释它的发生原理,各类小册子却以貌似理性的语言发表评论,理性被人误用。1756年5月,《百科全书报》记录了这一类的科学热情:
所有物理学家都在寻找地震原因,很多科学院为此设立奖金,各个中学只关注那些残酷事件……总之,所有人想知道自然的秘密。一个人猜测是地下的突然爆炸,因为炸药的主要成分(铁屑、硫黄)存在于地下,里斯本地震后,空气里有硫黄的味道。[157]